您的位置:首 页 > 历史小说 > 大明: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? > 大明: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?目录 > 章节目录 第113章 朱标的反击(第1页/共2页)
返回目录 | 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收藏本页

大明: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? 章节目录 第113章 朱标的反击(第1页/共2页)


****3*6*0**小**说**阅**读**网**欢**迎**您****

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,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朱标对他招招手说道:“季迪(高启字),你先看看这个。”朱标将孔希学的文章给了高启。

    高启双手接过仔细观看,看完后高启给出了一个评价:“一派胡言,这就是将华丽的辞藻堆砌起的茅厕,毫无用处!”

    朱标知道高启脾气直率,不然也不能得罪朱元璋。他对高启的太祖毫不在意的说道:“这个孔希学是要跟本宫打擂台,今日叫你来,就想问问你对此有何应对?”

    朱标示意太监给高启搬个凳子来,高启坐下后沉思了起来。

    良久过后,高启说道:“这孔希学占据圣人之后的身份,其背后乃是万千读书人,而这些人恰恰是大明需要治理一方的官员。想必这篇文章朝中不少大臣也都看过,表面不说,但心里对孔圣人的崇拜会盲目认同孔家后人...”

    说到这,朱标指了指一旁厚厚奏折说道:“什么表面不说,这是刚刚送来的几封奏折,上到礼部侍郎吕本,下到御史言官等,一半是请求裁撤大明报社,另一半是提议孔希学为大明报社的主编,好弘扬圣人学说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一本,本宫的老师大儒宋濂送来的劝谏文,劝本宫切不可误入迷途,只有回归儒学方才是正道。哈哈哈哈”说着说着,朱标大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要是搁在以前,没准朱标会相信自己的老师以及儒学那一套,但是他这几年看到了许多底层的百姓生活,还有满嘴仁义道德之辈干下的龌龊事。朱标对于儒学也是渐渐疏远,他现在追求的是务实而不是斟酌辞藻歌颂盛世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,既然如此,何不来个釜底抽薪?”高启拱手说道。

    “哦?说来听听。”朱标听到高启已有主意,自然很是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孔家靠着一本《论语》存活至今,那不妨我们也出一部比它对世人更加有影响力的书呢?”

    “臣的想法是,不如将从古至今所有的书籍都纳入进去,先秦诸子百家,各行各业的书籍都囊括进去的一本百科全书。同时再开科考,不考圣贤书,就如您在江南实行的那个应聘上岗制度考试的那样。一则是我大明选取各行各业的人才为我所用。二则是降低甚至剥夺孔家在文人中享有的崇高地位。”

    “最好是由大明在各个府县设立启蒙学校,教授简单的启蒙文化,忠君爱国等思想。后面在细分学科,按照个人爱好以及强项再次进修。这是臣的一点浅见,还望太子斟酌。”高启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,将决定抛给了朱标。

    “说的不错!”

    门外传来一道声音,朱樉推门而入。

    高启礼节性的起身对他拱手道:“臣高启,见过吴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朱樉笑呵呵的说:“奇变偶不变。”

    高启听到朱樉的话愣住了,朱标对于朱樉推门而入的习惯也已习以为常,说道:“二弟,你这是犯什么癔症了,什么鸡啊藕的?”

    见高启没说话,朱樉又试探的问了一句:“宫廷玉液酒?”

    高启更加懵了。

    朱樉最终确定这家伙不是穿越来的,笑着说道:“开个玩笑,高大人,你坐。”

    而朱樉心中直呼:“卧槽,这绝壁是个人才啊,这种教学理念这么早就提出来了?而且他之前说的不是永乐大典嘛?”

    高启有些不明白这朱樉刚才这两句是什么意思,坐下后用眼神询问朱标。

    朱标笑着说道:“我二弟有些没正形了,高大人见谅啊。”

    高启慌忙开口道:“不敢不敢。”

    自己在怎么闲云野鹤不问世事也听过吴王朱樉的传闻,简单的总结就是笑面阎王,上一秒对着你笑,下一秒就能灭你满门。

    朱标转头对着已经坐下的朱樉说道:“这位是高启,高大人,精通儒释道的大才,如今是我智囊团的一员。”

    朱樉一愣,精通儒释道,那帮老四起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同样是精通三家。

    听到刚才的计划,这明显是个姚广孝加强版啊,也不知道大哥不声不响从哪寻来的。

    “大哥,你们刚说的我在门外都听到了,他的计划确实是好办法。”朱樉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朱樉心中开始回忆高启这个人,按理说这种大才之人,怎么也得在后世特别出名,但想了半天都没想到关于高启的一点线索。

    “二弟,你也觉得这方法很好嘛?”朱标问自己智囊团首席道。

    “当然,这计划可以说是大明学子未来规划,很有前瞻性,但是。”朱樉说了一半停住了。

    “但是什么?”朱标追问道。

    “太费钱了,国库支撑不住。”朱樉的回答很简洁。

    单单一个永乐大典,全书22877卷,11095册,大概有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本,这还是靖难时不小心将宫内藏书阁烧毁,就藏书阁里就有两万多册书籍,都是朱元璋收集还有缴获前元等世家大族的藏书。

    单单投入的编撰人手就多达三千多人,这三千多还都是饱学之士,光会认字写写文章可不能参与,可以说是集
>>>点击查看《大明: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?》最新章节